奔波在大街小巷桥梁涵洞的大连救助牛

菜谱 2021年11月26日

奔波在大街小巷桥梁涵洞的大连救助

寒潮来袭

,当整个城市被大风大雪裹挟的时候,有一群人24小时在严寒中巡查,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桥梁涵洞

12月的大连寒潮多发,气温曾一度骤降至零下10℃。为了不让一名无家可归的人在寒风中独自瑟缩,辽宁省大连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第一时间启动了冬季救助二级预案,每日加强救助巡查频次,同时依托四级格化系统,将社会力量纳入救助巡查队伍中。正因如此,才有了此前的一幕,那群人就是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负责冬季救助的工作人员。

落实担当:充足准备,兜住底线。当严寒到来之时,大连市民政局及时对全市县区民政部门负责人和救助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全面动员、培训,督促大家认真落实兜底线、织密、建机制的要求,落实 ,切实维护流浪露宿人员权益。动员会后,大连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党支部 随即积极开展此次冬季动员部署。一方面,做好迎接冬季救助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做 好物资储备,保证棉衣、棉被、棉鞋、棉大衣等御寒物资及车辆准备及时、到位。同时, 以市内五区为工作范围,设立冬季救助劝导巡查组,开展全天候24小时救助巡查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站内外管理,完善救助流程,强化值班值守和安检督查,做到救助不留死角。在保障站内正常救助工作的同时,安排在托养机构的托养人员更换棉衣、棉裤、 棉被、棉鞋等。并要求托养机构每月月初对所有托养人员进行常规检查,通过群及 时汇报托养人员身体情况。

明确属地:积极排查,织好密。为开展好大连市内五区流浪露宿人员大排查工作,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作用,对市内五区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拉式摸底排查以及第一现场的及时处置。并根据摸排结果,划分出15个重点区域名重点人员,并设计每日巡 查路线。同时,大连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还建立了救助数据、人员分布及信息周报制度。以每两周为时间节点,以社区为单位,各区上报本辖区范围内流浪、露宿人员变动情况,并以此建立本地区流浪乞讨人员动态管理台账。结合该台账的动态数据,救助管理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实时动态更新,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有效地调整巡查 路线。此外,大连市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 助管理工作格化管理体系。组织动员社区及社区内居民提供线索,使救助对象可以第一时间被发现、劝告、引导其向公安机关、救助管理机构求助。从源头上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增强救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扩大救助力量:纳入公益团体,建立救助机制。为充分发挥购买服务、爱心组织及志愿者团队等公益组织作用,大连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加强了与大连蓝天救援队的公益合作,专门建立了三级预案响应机制。一级预案启动条件是冬季正常天气下,当日间预报气温在0℃以下,全站实行劝导巡查组 轮流值班制,负责当日街面劝导救助工作;二级预案启动条件是当夜间预报气温在零下 4℃以下,或有小雪级以上降水及节假日,实施劝导巡查组轮流昼夜劝导巡查救助(夜间不少于一次,白天不少2次);三级预案启动条件是当遇重大自然灾害及重大活动, 可根据市局统一安排启动此级预案有序开展劝导巡查救助。

IKAROS飞船用太阳风做动力 不惧严寒,不畏艰险,将党和政府的关爱送给每一名露宿流浪人员,大连市一直在竭尽全力维护无家可归人员的基本权益,确保他们安全过冬。截至目前,民政事务服务中心 救助管理站已出动巡逻车117班次,发放棉衣棉裤棉手套棉被等御寒物资共112套(件) ,已为504名遇困人员提供多项救助服务,紧急救助危重病人21名,精神病人9名。

达州白斑疯医院
短期避孕药比安全套效果好吗
广州哪家专业治白癜风
友情链接: 最全的凯里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