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革不是文化大革命生的搭配

食材 2020年05月29日

陈文革不是文化大革命生的。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改的,言外之意就是拥护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并且一跃成为大队革委会主任,在文革之前他叫陈解放。

陈解放也不是解放的时候生的。是三反五反的时候改的,陈解放是个鬼机灵,政治头脑很灵敏,闻社会的风气比狗的鼻子都灵验,在那次大运动中他是贫协主席,台上台下出尽了风头,在解放前之前他叫陈孝芝。

陈孝芝才是张文革最早、最真实的名字。如果还有更早的话,那就是他的小名傻蛋儿。

据说陈孝芝的名字是算命先生取的,原因有二:一是他小时候太顽皮,为了他长大后能孝敬父母,延续陈家的烟火,故取孝;二是陈家三辈单传,只有他一个男娃,为了让其顺利长大成人,故取芝。

提起陈文革,是因为前几天回老家时我见到他了。已经八十一岁的他,除了背有一点驼、眼睛有些不好使以外,显得精神矍铄。

提起陈文革,是因为文革期间发生在他身上的几件小事,至今还在我们老家那一带流传。

故事一,陈主任开会。

陈文革读书的时候特调皮,那是他是一年级万岁,十好几了还呆在一年级里称王,小学没毕业就变成了放羊娃,字,当然认不了多少个。

文革时期,陈文革大红大紫,披一件旧黄大衣,经常开群众大会,特别爱讲话,嘴巴有点磕巴,不能着急,越着急越说不出来。天上的星星出齐后,人们拖拖拉拉地到齐了,黑压压一片。陈主任讲话最有瘾,臭裹脚布一样绕地球一圈半。国际形势国内大事讲完了,照例又是严禁羊啃麦苗,挖沟开渠,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捣乱云云。接着说了某某丢了水桶,有见着的通知某某等等。最后步入正题,其实无非就是和妇女主任交流一下妇女工作,妇女能顶半边天,在那个年代,有了李铁梅有了阿庆嫂,妇女地位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公社也很重视妇女工作。

陈文革披着破军大衣在主席台上危襟正坐,脸上的表情比火炉还暖。

他四下看了看前排的妇女同志,咳嗽咳嗽,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我是……公社派来的……专门和……妇女主任……谈了一夜,一夜的工作……人们哄堂大笑,越笑他越急,忙解释:我和……妇女主任夜里……干……一夜的……工作……下面就有人恶作剧,学着他磕巴:我和妇女主任,干!一夜!一夜的工作!会场就像开了的锅,陈文革满脸通红,只得气乎乎宣布散会。

还有一次,他的磕巴发言不经意成了名言,在大街小巷被广为流传。

我是武装部长……派来的。今天的大会,是发枪的大会……一人一支枪……是不可能的;两人一支枪……是办不到的;三人一支枪,是完全可以的……不过是木头刮的。这个故事原来是公社的民兵营长讲给公社里的民兵们听的,,县里武装部的部长来视察工作,在会上给他们讲了这段话。陈文革学来了,可是他磕巴,害得大家在下面是不停地兴奋、不停地鼓掌。到最后,这位部长的讲话倒是明确了一个主题,原来,县人民武装部能够发到各基层民兵营的枪支是有限的,为了保证全县民兵大比武会议的胜利召开,部长这次专程下来,就是要发动大家用木头来刮枪,切实搞好这次大比武前的训练工作。不想陈文革的这段话大家觉得有意思,传来传去竟传成了名言了。

文革时期,村里三天两理论每件出装需碎片数=每件耗费碎片数量/(染色率*传奇分布率)头开“批林批孔”大会,每场批判会都要有一个主题,比如批“克己复礼”,批“天才论”什么的,这天是批判林彪的“今不如昔”论。会议开始照例由陈文革首先作了一番长篇大论的报告,接着是由人领呼口号,最后仍然是动员社员们联系实际,自由上台发言。贫下中农陈忆苦这天非常积极主动,他一步登上讲台,显得非常激愤,说,父老乡亲们,前两次开会,俺是大老粗文化低,没听懂啥是“客气不理”,啥是“甜菜咸菜论”,今儿个俺可是听明白了!林秃子和孔老二这俩王八蛋尽是胡说八道,什么“金不如锡”?金多少钱一斤,锡多少钱一斤,这个理儿俺打了一辈子铁,最清楚不过了!……张铁匠还要说,会场上却乱吵开了,有笑的,有说的,还有小孩子闹的。陈文革一看乱了阵脚,赶紧叫领呼革命口号。于是就有人走到台前振臂高呼:

打倒林彪!

台下立刻响应,吵闹声也立刻统一成了“打倒林彪”口号声。

(领)打倒孔老二!

(众)打倒孔老二!

(领)狠批今不如昔!

(众)狠批今不如昔!……

台上台下群情激愤,“批林批孔”的革命热情非常高涨。这当儿,陈文革也趁机让陈忆苦下了台。没成想阵脚刚稳住,会场上又是一阵闹哄。原来,大家呼完“狠批今不如昔”的口号,陈文革正待准备讲话,恰巧传达室的老孙头儿匆匆跑到后台来,冲着台上的陈文革大喊:“陈主任有!”

台下群众正沉浸在高呼革命口号的昂扬 中,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又一句口号,于是全场又再一次跟着振臂高呼:

陈主任有!

口号呼完,大家一定神,觉得不对劲儿,所以就又爆发出一阵哄笑。陈文革赶忙招呼大家安静下来,说今天的“批林批孔”开得非常成功,号召大家一定要把“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持久地进行到底,要抓革命促生产,随后,大会便在高亢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革命歌曲中胜利地结束了。

故事二,不要管我,生产队的大粪要紧!

陈文革身为村革委主任同时兼着村里的治保主任的头衔。村里的社会治安在全公社可称得上是薄地芝麻——没得说(蒴)了。陈文革是全公社的“治安模范”。每天晚上都有民兵背枪值班巡逻,可谓“昼不拾遗,夜不闭户”了。但有一天,陈文革正带着民兵在小学的操场上进行刺杀训练,有人来向他举报说,村里出了特务了!

被报告是特务的人,是村的另一大名人陈小辫。陈小辫的大名叫什么,几乎没人能叫得上来了,但他的小名却如雷贯耳。人们之所以叫他小辫,是因为他小的时候,后脑勺上总留着一条细细的小辫子。在村里,无论谁家添了小孩儿,大人为了给孩子寄托一种健康长寿的愿望,满月的时候都要给孩子戴上一副“长命锁”。长命锁多用银或玉制成,上面往往刻着吉祥的文字,如“长命富贵”、“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等等。有些人家还在小孩儿“百岁”(小孩儿出生一百天)这天为孩子剃头,剃时在脑后留下一撮毛,称为“百岁”毛。待毛发长长的时候,就编成一条小辫子,直到十二岁时才可剃去。陈小辫头上的那根辫子就是在这个时候留上去的。陈小辫现在之所以能成为全村乃至全公社的名人,是因为他有一个好脑袋,他能把“老三篇”和毛主席语录倒背如流。常言说“时势造英雄”,他就是被“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他是全公社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标兵。据说陈小辫的好脑袋是与生俱来的。老八爷告诉我,陈小辫周岁“抓周”时,一手下去就抓起了书本,抱在怀里就往嘴里吃。村里的风俗,人们在庆贺孩子一周岁生日的时候,要把笔、砚、书、秤、算盘等一起放在桌上,让孩子自己去抓拿。人们相信,小孩儿伸手抓的第一件东西,就是他日后的志趣所在。比如,抓到了书本,预示孩子将来爱读书;抓到了算盘,预示孩子将来会做生意;抓到了生产工具,以后大概只能耕田种地等等。陈小辫当年抓了书本,并且还拿到嘴里啃吃,如今可不就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标兵!

陈小产品远销湖北、湖南、贵州等地。辫不仅能把“毛著”倒背如流,而且还能活学活用。有一次,生产队“高温堆肥”,需大量的粪水,就派了几个社员去公社卫生院的公共厕所掏大粪,其中就有刘小辫。谁想他们到了大门口却被守大门的给拦住了,双方就开始争吵起来。守大门的没办法,就打叫来了革委会主任陈文革,主任气呼呼地赶到现场,想用官腔把这伙社员吓唬住,陈文革说:“现在,文化大革命形势一派大好,但阶级敌人并不甘心失败,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你们要进来掏大粪,谁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万一有阶级敌人搞破坏怎么办?回去,回去,统统给我回去!”陈小辫走上前来说:“我们都是贫下中农,不是阶级敌人。”陈文革说:“阶级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一天不讲都不行!”面对主任强大的政治攻势,陈小辫毫无畏惧,镇定自若地说:“饭也要年年吃,月月吃,天天吃,一天不吃都不行。不吃饭怎么讲阶级斗争?没有粪水怎么积肥?没有肥料庄稼怎么长?所以粪水也要年年掏,月月掏,天天掏,一天不掏都不行!”陈小辫还说,“咱们工农是一家嘛。你看那党旗上,工农联盟,镰刀加铁锤。掏大粪也是为人民服务,革命分工不同嘛。我们不远万里来帮你们掏大粪,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是愚公移山的精神。”陈文革被陈小辫说得一时无话可对,只好冲大家摆摆手说:“好,好,下不为例,下不为例!”说完又气呼呼地背叉着手走了。

几个社员挑着大粪,一路上兴高采烈,得胜而归,就好像头天晚上刚看过的电影《南征北战》中,一对解放觉扛着战利品凯旋归来似的。陈小辫就在心里把自己想象成了侦查排长,脚下禁不住就有点飘飘然了。他这一“飘”不打紧,一不留神,连人带挑子就滑到了,粪挑子翻倒在地上。几个同伴赶紧放下挑子,上前正要扶他起来,陈小辫挣开同伴们的搀扶,手指着满地的大粪,慷慨激昂地说:“大家不要管我,快,生产队的大粪要紧!”

如此一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标兵,怎么就成了特务了呢?

原来文革初期,生产队的标语基本上都是陈小辫写的。一次,在写“毛主席万岁”的时候,“席”字里那个“巾”还没有写,雷阵雨就来了,他只好提着石灰桶跑去躲雨。下午,就有人来告他了,说他把“毛主席”写成了“毛主庶”是居心不良:毛主席他老人家是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庶是什么?是老百姓,毛主席是一般老百姓能比的吗?你故意贬低毛主席他老人家,就是居心不良、用心险恶,一定是蒋介石潜伏下来的特务,破坏文化大革命,应该逮捕入狱!

事关重大,陈文革深感问题严重,重大,就又汇报给了县公安局。公安局接到报告不敢怠慢,警车就一路呼啸着直扑村里来。这时,陈文革带着几个大沿帽也早已赶到,已经将陈小辫五花大绑地控制了起来。陈小辫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个场大雨给他带来了一场“横祸”。警车一到,陈小辫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抓走了,那个“庶”自然也被当作物证。一家人仿佛突然塌了天,哭闹成一团。但陈小辫被抓走不到一个星期,又给放了回来。因为经过陈小辫痛哭流涕地诉说,再加上背了十好几篇毛主席选集,那天确实下了大雨,公安认定陈小辫是属于疏忽大意,教育了一番释放回家。

轰动一时的全县第一起特务案原来是一场虚惊。虚惊虽虚惊,但陈文革依然受到了县公安局高度的表彰。《一封公开的革命表彰信》中说道:“‘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是每个革命群众应尽的革命和革命义务!陈文革高度的革命觉悟,值得每一位革命群众认真学习!每个革命群众都要时刻擦亮革命的眼睛,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表彰信的最后“向陈文革致以最最崇高的革命敬意”!

共 416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小说以“文化大革命”时期为故事背景,通过“陈主任”狠抓阶级斗争的革命立场,以一起最后结果是子乌虚有的特务案为主线展开。小说的人物形象丰满,语言和情节都有其突出的时代特色。在小说里作者运用大量的特色语言丰富和突出时代背景,文章紧扣主题切入,巧妙取譬,赋予历史的、现实的新鲜内涵,彰显了作者的思维逻辑和思想,也许作者唯恐文章的主旨表达得不够显豁集中,索“轰动一时的全县第一起特务案原来是一场虚惊。虚惊虽虚惊,但陈文革依然受到了县公安局高度的表彰。《一封公开的革命表彰信》中说道:“‘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是每个革命群众应尽的革命和革命义务!陈文革高度的革命觉悟,值得每一位革命群众认真学习!每个革命群众都要时刻擦亮革命的眼睛,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表彰信的最后“向陈文革致以最最崇高的革命敬意”!”作为文章的结尾段,既强调了文章的主旨,显示了深刻的立意,又卒章显旨,干净利落地收束了全篇,而又引人回味。总的说来,这篇小说中可见笔者小说的技巧和语言特色, 别具情状的人物塑造,细致的心理刻画,情景交融的精准描摹,用语活泼,描写细致,对话富有个性,足见笔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烟波放钓】【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41640】

1楼文友:201 - 01: 2: 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那个特殊的年代!欣赏佳作,为你精彩的篇章加油!祝生活愉快!

回复1楼文友:201 - 22:07:44 感谢赏雅,问安。

巴中白癜风医院
湖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六安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 最全的凯里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