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饮食养生春季饮食增甘三招

汤羹 2019年07月28日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的属性都不同,如春属木,对应人体的肝脏。那么春季养生如何调理身体呢?春季饮食要注意什么呢?

春季饮食增甘三招

专家简介:王凤岐,著名中医临床专家,著名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及发言人、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等。现为中医之家总干事、北京太申祥和太医馆馆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总监、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著有《王凤岐的养生餐桌》等畅销科普书。本文选自其最新著作《春夏秋冬说养生》一书。

春季食酸多伤肝,养肝就要多增甘

古书上说,草木在春天是带着酸味的。古人真的很有意思,对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体察入微的,不似我们这般马虎。不信的话看一看那满山的青杏,那酸溜溜的苹果就可以知道了。雅兴来了,还可以随手在野地里拔起一棵鸭舌草尝尝,那酸涩的味道包围着舌头,也包围着整个春天。

一、 春天要“省酸增甘”

《黄帝内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意思是说东方应春而生风,春风能促进草木生长,木气能产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脏。所以中医上有“酸入肝”之说。但历代养生学家却警告我们要“省酸增甘”,为什么养肝的大好时节却偏偏不能食酸了呢?

如果说春天脏腑中哪个是“明星”的话,自然非肝脏莫属了。此时的肝脏得天时之利,肝气是最旺盛的。

哪怕是年老体弱的老人,肝阳此刻也最为旺盛。如果你这个时候再吃酸,就相当于“火上浇油”了。肝为术,克脾土。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冬天胃口总会很好,但一到春天,就吃不下东西了。这是因为冬天阳气是封存于体内的,体内的阳气旺盛,消化能力自然就好,所以冬天经常会感到饿。春天体阳气升发,气血都是往外走的,里面的气血就会相对不足,脾胃的消化能力就会相应减弱,吃的东西就会少。如果这个时候你再吃一些酸味食品,那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体内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了,气血生化无力,人就会得病。明代高濂就在他的《遵生八笺》中提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减酸是为了缓和肝的“杀伐”之气。而甘是脾的水味,小孩子普遍爱吃甜贪,就是因为脾胃虚弱的原因。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就相当于给脾增兵,使它免受肝气的侵犯。但你也不必因此对酸味食物“拒之千里”,这里的“省”是“少”的意思而行非“省略”,所以只要做到少吃就好,而并非完全绝缘。

二、五谷为甘、柯养脾胃

何谓“甘”呢?如果你认为甘味食物就是味道有些甜那就错了。味道还是其次,关键是对脾胃一定要有补益作用。中医认为,只要没有咸酸苦辣等其他味道的食物都属于甘味。比如五谷杂粮,大部分都属于甘味。五谷大部分都是种子,生命力是最旺盛的,因此自古以来被当做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食。《黄帝内经》有“食岁谷”之说,意思是既要吃时令食物。我们知道农村孩子的营养一般都不如城市的孩子丰富,但体质却比城市孩子强壮,就是因为他们一年四季都吃当年的新粮,而这些都是植物的种子,有延续生命的能力。所以就算营养没有城市孩子好身体也很强壮。有了土壤才能有植物,也才能有种子,种子也只有洒在地里才能生长。而脾为土,再播下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种子,自然就会获得丰收了。

五谷之中,又以小米的功效最好。大家应该都知道“社稷”这个词,我们用它来指国家。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其实“社”代表的是土神,而“稷”代表的是谷神。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社会,五谷丰登无疑是这个国家稳定的基础,所以古代的君王每年都会祭拜土神“社”和谷神“稷”,社稷后来也便成为国家的代指。《说文解字》时“稷”的解释是:“稷,裔也。五符之长。”

古人认为“稷”就是粟,也就是栽们今天所说的小米。他们认为五谷中以小米的营养为最高,因此使用它来供奉上天。妇女在生下小孩之后气血会很虚,这时有经验的长辈就会给她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她的身体很快就能调养过来,就是因为小米对脾胃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脾胃又可生化气血,气血足了,身体自然就好。

而现代人往往大鱼大肉,各种营养品统统派上阵,但效果却未必好。我就曾经见过一位产妇刚生产完不久,家人就给她喝浓汤进补,结果却导致肠胃胀气,还影响到母乳的分泌。这时一碗小米粥反而是最安全的。清朝名医王士雄说,“贫人患虚症,眦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意思是说穷人家的患者生病后身体虚弱,但又买不起人参,于是就用米汤代参汤来服用,每次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米汤有“代参汤”的美誉。

《红楼梦》中对此也有记载。第25回讲到宝玉和风姐受人陷害,奄奄一息,后来得到僧道二人搭救。 二人醒来后贾母等人叫仆人熬了米汤给他们服下,二人方才无事,小米粥的补益功效由此也就可见一斑了。另外还自一点需要注意,每次熬完小米粥之后上面都会出现一层厚厚的粥油。有些人习惯把它扔掉,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为它滋阴的效果是最好的。

你可能会说,小米粥虽好,可我也不能顿顿喝吧。当然。如果你想换个花样也可以,我再教你一个办法,那就“吃芽”。吃什么芽呢?就是五谷的芽。有句话叫做:春日食春芽。

生活中我们最常吃的应该就是绿豆芽和黄豆芽了,其实红豆、芝麻、向日葵、大麦、养麦等均可做成芽菜食用。且芽莱的生长期短,一般只需一到两周,而且不需要施肥,只要给点水就可生长,绝对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不过大多数人可能还不知道芽菜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先将要发芽的种子洗好,然后放入水中浸4—8小时(体积越小的种子浸水的时间越短)后将水分滤去,再在上面加盖一层透气性较好的湿布,放在阴晴通风的地方(种子在黑暗中发芽又快又嫩滑)。每日早晚两次加水倒水,大约一周左右,芽菜便生好了。这时拿来食用,脆生生的特别好吃。

三、“时令挈”台乎阴阳可多食

我们在饮食上除了做到“省酸多甘”外,还有一条原则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多吃时令菜。孔子有句话,叫做“不时,不食”,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就不要吃。为什么这么讲呢?食物讲究“气”和“味”,“气”指四气,即寒、热、温、凉。“味”指托味,即辛、甘、苫、酸、咸。时令菜又叫“运气菜”,是指它应运而生,得到天地之气的滋养,这样的菜含的气味才够。现在人们图新鲜往往会买一些反季节蔬菜,偶尔吃一两次没有关系,如果经常吃就不好了。因为这些蔬菜违反了天地间的阴阳规律,以致寒热不调、气味混乱,常吃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其实春天的果蔬本就丰富,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买一些价昂贵的反季节蔬菜,费力不讨好。

《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其实养生也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只要跟着天地走就行。凡事随其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随着天地阴阳走,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春季饮食养生的七大注意事项

春季是万象更新的季节。此时,应该摄取哪些营养以及怎样调整饮食呢?

1、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养肝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同时,如果春季养生不当,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3、养阳

《黄帝内经》提出“春夏补阳”,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抵御邪气侵袭。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4、少酸多甜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

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之品,如红枣、蜂蜜等,忌酸涩。

5、清淡

此时,饮食宜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6、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7、多食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宝宝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孩子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小孩上火

以岭八子补肾胶囊好么

小孩流鼻血怎么办

灯盏花龙头企业官网

儿童流鼻血的原因及治疗
宝宝脾胃吸收不好什么症状
微商城搭建
友情链接: 最全的凯里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