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康复疗法镜像疗法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永恒

西餐 2021年04月12日

【解码康复疗法】镜像疗法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脑卒中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虽然随着早期诊断及药物手术等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致残率仍然高居不下,尤其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因此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镜像疗法作为新型的康复治疗方式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什么是镜像疗法?

镜像疗法(mirrortherapy,MT)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visualfeedback,MVF),是一种基于视觉刺激,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健侧活动的画面复制到患侧,让患者想象患侧运动,通过视错觉、视觉反馈以及虚拟现实,结合康复训练项目而成的治疗手段。

镜像疗法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镜像疗法在1995年首次由Ramachandran等学者提出,并应用在幻肢痛患者疼痛治疗中此外,研究者还提出镜像疗法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并阐述了其潜在的机制:

镜像疗法的临床研究历程

国内对镜像疗法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有很多小样本的研究去实施镜像治疗:

2009年,朱琳等研究镜像疗法对脑卒中12个月以内的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显示:镜像疗法对提高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有疗效,但对缓解肢体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制度要求例会采取定期召开和紧急召开两种形式。食品安全方面 2013年国内曾有研究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作为新兴的康复治疗手段,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尝试将镜像疗法与多种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以提升疗效,如Kim等将功能性电刺激与镜像疗法结合能有效地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同时,更多的学者开始将镜像疗法结合其他疗法(如运动想象训练、活动分析法等)运用于临床,证明镜像治疗结合其他疗法不仅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能力,恢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改善其抑郁的程度。

镜像疗法的实施

治疗前准备及常规要求

此环节的要点是如何选择合格的病人,然后决定治疗目标以及选择怎样的环境和材料。那么,在开始治疗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病人特征:

告知病人:

在进行第一次治疗时,应该指导病人足够了解镜像治疗的背景和目标以及可能的副作用。此外,病人应该能够积极参与,有迹象显示高强度或生动的镜像错觉治疗可以预测治疗结果。

需要的环境和材料:

标识物,镜子,

训练材料:塑料碗,或装满沙子或豌豆的盒子,刺猬球,温度刺激(温、冷),不同的刷子,洗餐具手套,砂纸等

体位:

肢体位置:患侧肢体应该放置在一个可调的高度,便于调整病人的身体和活动上肢,健侧肢体与患侧肢体放在一样的位置,镜子两侧手的姿势相同,这有助于强化错觉

镜子的位置:镜子被放置在病人面前,两手之间,患侧肢体完全被镜子覆盖,而健侧肢体的反射图片可以在镜子上完全呈现

训练操作步骤

镜像疗法的局限性及展望

大量的研究证明:镜像疗法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研究也表明:

镜像疗法不仅适合大型医院推广应用,也适合社区康复机构使用,更适用于

恢复期患者在家中自主训练;

不仅能提高康复效率及降低致残率,也加强了患者的主动性及参与性,符合

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

除此之外,镜像疗法还能减少痉挛、促进感觉、减少中风后疼痛症状。

虽然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

从提出至今20年的时间里,镜像疗法都基于平面镜或结合透镜进行,同时,受到镜像装置的限制,镜像疗法训练范式的规范性,统一性较难量化,影响临床研究效果结果的稳定,并且在规范式创新上难以突破。

值得期待的是,基于上述镜像疗法发展及应用现状,镜像辅具的提升、改进及训练范式的统一性、创新性将成为未来镜像治疗发展的趋势。

昆明妇科习惯性流产治疗费用
成都曙光医院好不好
哈尔滨医院哪妇科好
友情链接: 最全的凯里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