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区环保回头看看出问题化工机械网区域

小吃 2020年05月13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多省区环保“回头看”看出问题

连日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多个省区反馈了“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部分省区的整改任务未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

督察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按有关规定移交有关部门。根据督察反馈意见,相关省区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 0个工作日内报送国务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将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江西:

多家企业敷衍整改

10月16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江西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截至8月 1日,督察组交办的25 6件生态环境问题已基本办结。责令整改企业2 7家;立案处罚545家,罚款5628万元;立案侦查48件,拘留50人;约谈91人,问责216人。

宜春市政府于2017年 月上报已关停宜春丰城市华宏工业燃料油公司,但“回头看”发现,该企业仍在生产,污染严重。赣州市赣县区政府不仅未解决红金工业小区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问题,还在防护距离内批准新建4个住宅项目,性质恶劣。

2016年督察组指出上饶市广丰县京新药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去向不明,并要求查处整改,但“回头看”发现,该公司危险废物依然去向不明。鹰潭市海利贵溪化工农药公司危险废物焚烧炉不具备危险废物焚烧能力,但仍然长期使用。

江西省整改方案要求宜丰县工业园所有铅酸蓄电池企业严格落实废水零排放,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宜丰县政府每月上报整改情况时均称该问题已完成整改,直至2018年5月27日长新电源环境违法问题被媒体曝光后,才将该问题整改情况改为“未按期完成”。现场督察发现,宜丰工业园7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废水零排放要求均未落实到位,长新电源长期利用雨水渠超标排放含铅废水,2018年1月以来,还在厂区违法填埋含铅污泥等危险废物约200吨。

内蒙古:

有关部门不作为

10月17日,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进行反馈。截至8月 1日,督察组交办的2574件生态环境问题已基本办结。责令整改企业1672家;立案处罚 6家,罚款 791万元;立案侦查99件,拘留22人;约谈22 人,问责58 人。

督察指出,自治区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时态度仍不够坚决,一些重要任务没有整改到位,有的地区和部门甚至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的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工业园区渣场建设的部门,只调度、不督办,全区64个区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中,有25个应建渣场尚未建成,且有2 个还处于前期阶段。包头市共有9个工业园区,其中8个都有大量工业废渣产生,但整改方案只计划对5个园区建设固体废物处置场,其他工业园区以企业自建固废处置场代替。督察发现,全市违规倾倒工业废渣问题突出,该市G6高速公路以南9个沙坑内随处可见工业废渣,数量巨大。

察布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及有关县区政府长期不作为、不监管,以致兴和县兴旺角工业园区、丰镇市氟化学工业园区等多个园区渣场建设滞后,企业随意堆放或倾倒工业废渣。

宁夏:

“假整改真销号”问题突出

10月18日,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进行了反馈。截至8月 1日,督察组交办的1 9件生态环境问题已基本办结。责令整改企业1254家;立案处罚 00家,罚款2407万元;立案侦查17件,拘留1 人;约谈11 人,问责212人。

督察指出,腾格里沙漠违法排污问题引起中央高度重视,2016年督察又专门指出整改不到位问题,此次“回头看”仍发现整改不够彻底。蓝丰化工废气收集处理不到位,厂区周边异味*突出,蒸发池底泥应急处置设施管理不规范。瑞泰科技废水多次超标排放,约6000吨氯化钠结晶盐(危险废物)长期堆存。利安隆(中卫)60余吨中间体低品质紫外线吸收剂长期存放于铁桶,腐蚀严重。园区污水处理厂每天仍有约1万吨尾水排入照壁山人工湿地。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生态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合金、碳化硅、活性炭等行业落后工艺和治污水平,与2016年督察时无明显变化。这次“回头看”现场抽查19家企业,17家存在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如荣昌碳化硅有限公司违规使用高硫石油焦约2000吨,生产环节烟气直排;阳光焦化有限公司监测设备运行不正常,二氧化硫实时和历史数据均显示为0。但当地仍认为已完成整改,并要求销号。

一些地方“假整改、真销号”工业园区污染问题仍较突出。2017年12月,石嘴山市及平罗县在太沙工业园区多家企业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情况下,擅自整改销号;石嘴山市发展改革委在平罗县循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医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主体工程未按期完成的情况下,即自行销号。石嘴山市循环产业园、医药产业园未按期建成污水处理设施;银川永宁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接纳大量工业废水,长期超排偷排;全区 2个工业园区21个未按要求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24个未严格落实一园区一热源要求。

广东:

固废管理存在漏洞

10月19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东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截至8月 1日,督察组交办的6077件生态环境问题已基本办结。责令整改企业5556家;立案处罚167 家,罚款1121 万元;立案侦查94件,拘留199人;约谈655人,问责728人。

督察指出,部分地区在打击固体废物污染犯罪方面不担当、不碰硬的问题尤为突出。广州海滔公司倾倒污泥案于2018年4月案发后,相关部门前期工作力度不够,直至“回头看”期间广州市公安机关全面介入调查后才水落石出。海滔公司非法牟利,涉嫌污染环境、合同诈骗、串通投标等犯罪行为,涉案金额超过亿元。

专项督察发现,广东省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问题依然突出,部门协作不顺,监管打击不力,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处置问题多发频发,违法违规处置问题严重。

2015年以来,广东省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倾倒案件多达200余起,非法转移倾倒点遍布全省21个地市。一些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企业常常“空手套白狼”。惠州鑫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自身接收的4.97万吨危险废物倒卖给4家无资质公司处置,其中1家公司2017年9月向肇庆市高要区非法倾倒危险废物90.9吨;茂名全市8家持废矿物油类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加工企业均借市场垄断地位,采取简单混合工艺,牟取暴利。

宝宝积食夜里睡觉不踏实
开封白癜病医院
为什么会得妇科炎症
友情链接: 最全的凯里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