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放弃万年薪工作回乡当农场主去年纯

饮食 2020年12月10日

男子放弃20万年薪工作回乡当农场主 去年纯收入近40万

今日3月27日讯( 徐其崇)土地,是农民最大的“民生”问题。宿城区龙河新城建堂家庭葡萄种植农场负责人徐向春,放弃年薪20万元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带领村民发展现代生态种植业,实现治穷、富民的梦想。

“死了一部分苗木,我曾悲观过”

昨天,在宿城区龙河新城龙集居委会看到徐向春正和村民一起在自己的“建堂家庭葡萄种植农场”为葡萄苗定枝和施肥。据了解,今年48岁的徐向春原本是某公司副总经理,年薪20万元。2009年,徐向春看中了葡萄种植的可观经济效益,萌发了开办家庭农场种植大棚葡萄的想法。但怎么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成了难题。他通过挨家挨户动员,很多村民打消了顾虑,愿意拿出土地入股。

“大家都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土地流转就是为了创造规模效益。我和几个朋友到外地考察,发现大棚葡萄种植商机很好。可是当时有人对我租地搞葡萄种植产生怀疑,认为我办不成大事,不会成功。但后来通过多方努力最终实现土地流转。”徐向春说,葡萄从开始种植、浇灌,采摘、加工到保鲜等,要经过10来道工序。因为初次创业,葡萄种植管理经验不足,2013年损失近10万元。当初说风凉话的人对他更是冷嘲热讽。

“当时我的思想上有一定压力,由于我不懂苗木管理,施肥不当,2013年死了一部分苗木,这让我很伤心,当时我也很悲观。”徐向春说,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搞家庭农场。宿城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结合各乡镇实际,根据“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开辟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土地流转新途径。在农户和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之间建立起供需桥梁,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徐向春认为,当初缺乏经验导致部分苗木死亡,这不叫失败,而是经验教训,只要进一步讲究科学种植,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按照每亩2000公斤的平均产量计算,大棚葡萄将会给贫瘠的土地带来可观的效益。

通过努力,圆了家庭农场梦

“迎着这样的压力,我还是相信自己,痛下决心,通过努力,现在苗木发展已经小有规模,2014年我们纯收入接近40万元。”徐向春说,130亩大棚葡萄种植,是成熟期不同的优质葡萄,在村委会的协调帮助下,附近的农民愿意将更多的土地租赁给他种葡萄,这意味着他这个以种地为职业的农民家庭农场,才刚刚起步。

龙集居委会村民陈强说,原来当地老百姓思想上有些不通,后来看到了希望,才把土地承包出去,大家现在都觉得还不错,有年轻劳力的可以出去打工,年龄大的,可以到葡萄园做事,收入也很可观。

从分散种植走向集中规模化种植,从无序走向有序,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高效农业用地正逐步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活力,带给广大农民越来越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活跃在城乡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谈及未来,徐向春想搞一个农家生态观光园,带动广大村民致富,这已得到同事和村民们的广泛赞同。

徐向春说,8月份葡萄上市,根据市场调研,今年葡萄行情应该好于去年,预计今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左右。目前,他正积极申报省级家庭农场。合伙人陈建堂说,他们合作以来,2013年下半年排渠失误,葡萄苗木出现死亡,大家都有放弃的想法,但徐向春总是坚持,一心扑在葡萄种植上,终于让大家尝到了甜头,下一步他们还将打造江苏省示范农场品牌。

原标题:

宿迁徐向春放弃高薪回乡当农场主,让村民生活“甜蜜蜜”

乙肝患者生育必须停抗病毒药物吗漯河哪里专业治白癜风泸州白癜风医院

玉林哪家医院白癜风医院好
牡丹江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西宁前列腺炎
友情链接: 最全的凯里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