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喝多了
酒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务应酬、亲朋欢聚、节日喜庆等都离不开酒。虽说“无酒不成席”,同时,酒也是“穿肠毒药”,过量饮酒给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下面来看看酒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入我们的体内,如何伤害我们的健康。
第一站:九曲十八弯的消化道
从嘴唇吻上酒杯的那一刻开始,酒就开始了神秘的人体之旅。第一站便是九曲十八弯的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著名景点。不过不管沿途风景多么精奇古怪,总会有酒精分子会迫不及待的赶往下一站。酒在途经消化道的过程中都能被人体吸收,其中约20%的酒精在胃中被吸收,约80%的酒精在小肠中被吸收,极少数的酒精分子在口腔或食道中被吸收。
空腹时酒精吸收比较快,如果胃肠中存留有美食,那么酒精吸收的速度将会减慢,特别是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奶类、豆类、新鲜蔬菜等,能减慢酒精进入身体的速度。
每个景区承载的游客数量都有限,一次性过量饮酒或长期饮酒,会直接损害食管和胃黏膜,引起黏膜充血、肿胀和糜烂,导致食管炎、胃炎、胃溃疡等,肠粘膜受损则会影响各种营养的吸收。同时有调查显示,长期饮酒是导致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重要因素。
第二站:透过血管网络周游全身
酒进入人体之后,会通过血管连接而成的公路网络周游全身。不过酒精并不是一名文明的游客,总会无意识的损害景点设施。
心血管系统:承载众多酒精“旅客”的心血管压力非常大。酒精通过酒精周游全身,首先影响到的是心血管系统,长期浸泡在酒精当中,容易引起血管硬化,使血压升高,增加中风风险。酒精也会导致心肌收缩无力,影响心脏正常搏动。
神经系统: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机能及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
生殖系统:酒精会使男性出现精子质量下降;妊娠期的妇女饮酒会增加婴儿发生身体缺陷的危险性。
骨骼: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增加意外跌倒的骨折风险。
终点站:肝脏
酒精通过血管周游全身之后,2%-10%的酒精会通过肺的呼吸或肾的排尿排出体外,而剩下90%酒精,会到达此次“旅行”的终点站——肝脏。酒精在肝脏中最终会转化成水、二氧化碳等,或排出体外,或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肝脏就像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其中有多种方式帮助酒精完成转化。一般情况下,酒精(乙醇)通过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通过另外两种酶的作用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东方人有50%的人缺乏其中一种乙醛转化酶,因此喝酒容易脸红,同时出现心悸、头疼、吸气困难、呕吐等症状。这种人对酒精的耐受度特别低,饮酒容易伤身。
肝作为转化酒精的场地,肝细胞受到的伤害最大。长期饮酒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最终甚至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
温馨提示: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60种疾病是由于不健康饮酒造成的,因酒致残人数超过273万。过度饮酒远远不止伤肝。它可以伤害我们的消化道,可以透过血管网络到达全身,最后到达肝脏,对人体各个组织器官都有极大的伤害。所以,饮酒要适度,避免空腹饮酒,及时酒后解酒,尽量减少酒精对我们的伤害。
老年人中风后遗症
四川省生殖专科医院江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