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在机器人市场绝处逢生

饮品 2020年06月30日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买主,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态势下,我国制造业中 用工荒 、 高成本 等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压缩了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凸显了当前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因而成为了推动转型的重要力量。

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在绝处逢生?

也正因如此,机器人行业被视为资本宠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涌入机器人产业。据观察,除了机器人行业的相关专家和学者外,前去参观的人群里,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在实体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发展势头迅猛的机器人产业,能否为民营企业经济转型带来巨大飞升?

机器人换人 成社会共识

以机器换人来降低制造业用工成本已成社会共识。广东、浙江、江苏、深圳、重庆等制造业集中的省市,机器换人行动已强力推进数年。进入 十三五 后,不但上述省市的机器换人力度依然不减,而且还有更多省市加入了进来。

以贴上 世界工厂 标签的东莞为例,利用蜂拥而来的农村廉价劳动力和当地廉价土地,形成覆盖上下游企业的产业聚合,具有全球产业链特点的规模经济,在东莞快速成长。但当今以上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工资成本也大幅度提升,廉价劳动力供给逐步减速。

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东莞有66%的企业投入资金开展 机器换人 工作,92%的企业表示未来2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或准备开展。已经开展 机器换人 的企业,有49%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10%以上,20%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 0%以上。不难看出工业机器人使用成本仅为人工的2 %,东莞迅速采用机器人,是要借助 机器人红利 ,为东莞制造业注入新的动力,延续东莞的规模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优势。

当前中国机器人行业现状,国外巨头独大

虽然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因形势需要而得到爆发式增长,但绝大部分机器人市场还是被那些机器人巨头公司霸占着。截至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四大巨头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库卡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及合资公司,四大企业已占国内市场比重高达70%左右。在制造领域,依然是瑞士、日本、德国等海外企业的天下。

据资料显示,201 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 .7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治疗灰指甲产品哪个效果好
藤黄健骨丸
黑河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丁桂薏芽健脾吃多久
友情链接: 最全的凯里美食攻略